首页 >> 美院要闻 >> 正文

姜松荣做客至善讲堂 解读宋代绘画艺术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16 阅读次数:

(记者 卢睿华/文 梁昌均/摄影)10月15日晚,省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我校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教授姜松荣做客至善讲堂,解读宋代绘画艺术。讲座从热烈酣畅的青绿山水讲到细腻含蓄的花鸟小品,在《宋代绘画艺术欣赏》中为我们缓缓展开一段空前繁荣的历史画卷。教务处副处长罗明主持讲座。

姜松荣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方法,并通过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对比,讲解了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精髓。他说,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而独呈异彩,很重要的一点是工具材料的不同,遣毫提、按,产生出极尽变化的线条造型,毛笔挥洒在具有渗化性的宣纸上,交融变化、黑白浓淡之间彰显出独特情趣,才是中国画的韵味所在。他说,欣赏绘画首先要掌握一定绘画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审美法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对绘画艺术的材料、技法和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绘画、文学、历史甚至哲学的历史演变。

姜松荣认为,宋代工笔画达到艺术顶峰,与当时艺术体制完善,举国上下尊重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他讲述了宋徽宗主持宫廷画院考试,出过诸如“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踏花归来马蹄香”之类的考题的典故,从侧面诠释出宋代绘画表现含蓄、意境深远的特点。

讲座中,姜松荣对宋代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进行了赏析。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所体现的散点透视突破欧洲绘画对空间的局限,使得中国画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浩瀚的景色和更丰富的景物等特点,诠释出传统完美主义的审美;历史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绘画“成教化,助人伦”记录习俗的作用和“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史料价值;苏轼《枯木怪石图》则反映了传统绘画侧重表现内心情感和意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便是对传统绘画不苛求笔墨技巧的诠释。

姜松荣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任何画作都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积淀的产物,因此理解画作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放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对相关社会背景、画家生平多加了解。只有广泛的学习,才能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提问环节中,姜松荣和同学们探讨了北宋工笔画繁荣的主要原因,并且鼓励同学们去博物馆访寻真迹,感受画册所不具备的的历史厚重。回答同学们对书法和绘画联系大小的提问时,他讲解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的道理,论述了书法对于绘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姜松荣教授简介:

姜松荣,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曾应邀赴美讲学并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先后数十次对全国各地及二十多个国家的美术遗迹及博物馆进行了专业考察。在美术史、美术理论、设计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有《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著作。先后主持了四项省部级课题,在《美术》《装饰》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担任美术欣赏电视节目学术主持。

上一条:第57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

下一条:光的写意——黎大志光影摄影作品展开幕

【关闭】 打印    收藏